科研进展

2024-01

13

海洋实验室在sp2碳共轭有机框架聚合物新材料设计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界面功能高分子材料团队在张涛研究员的带领下,对sp2c-COFs材料的化学构筑策略、界面合成方法和前沿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近日,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噻二唑介导的羟醛缩聚反应用于构建噻二唑桥联的sp2c-COF(sp2c-COF-ST)(图1)。得益于全共轭的骨架和缺电的噻二唑内核,所合成的sp2c-COF-ST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光电化学性能(图2和图3)。

2023-12

27

海洋实验室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综述“刺激响应高分子材料用于多模式、多层级信息防伪:最新进展与未来挑战”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长期从事高分子水凝胶的仿生可控构筑及其在柔性驱动与感知、荧光防伪等领域的应用探索)。近期,该团队陈涛研究员、乐晓霞副研究员受邀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Stimulus-Responsive Polymer Materials Toward Multi-mode and Multi-level Information Anti-counterfeiting: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的综述(Chem. Soc. Rev., 2024, DOI: 10.1039/d3cs00753g)。该综述总结了基于SRPs的先进防伪策略的最新成果,...

2023-12

14

海洋实验室在金属陶瓷深钻材料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AI创制团队在常可可研究员的带领下,采用耦合多尺度理论计算与关键实验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方法,揭示了典型金属粘结相与陶瓷硬质相在热-力、力-电化学耦合条件下的相变规律与损伤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自主构筑/开发的多元金属基复合材料数据库与材料智能设计软件建立了成分-工艺-结构-性能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强韧、耐磨、耐蚀金属陶瓷新体系的定向设计,其中高温磨损率较传统体系降低15%以上、海水环境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至少1个数量级。

2023-11

29

海洋实验室在船舶减阻节能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曾志翔研究员带领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材料团队,在“海洋新材料船舶应用研究——螺旋桨减阻节能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受鱼类皮肤减阻特性的启发,基于Fluent软件对螺旋桨表面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团队自主设计了类液态滑移柔性减阻材料JZPU-2023,并实现400公斤级中试生产。将减阻材料敷设在螺旋桨表面,利用高精度、高速摩擦阻力水洞、旋转扭矩测试平台和螺旋桨水动力测试系统,反复评价验证减阻节能性能,减阻节能率在1%-3%之间。减阻材料JZPU-2023已取得中国...

2023-09

19

海洋实验室在盐适应海洋传感凝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陈涛研究员和魏俊杰博士近年来致力于离子导电凝胶基智能传感材料的研究(Adv. Mater., 2023, 35, 2211758;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15, 5910-5920; Chem. Eng. J., 2023, 454, 140261; Nano-Micro Lett., 2022, 14, 182.等),并利用疏水界面对水分子和导电离子的扩散屏障功能成功实现了导电凝胶材料的水下多功能传感应用(Mater. Horiz., 2021, 8, 2761)。然而,含盐海水的高导电性会对离子凝胶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离子导电凝胶的海洋传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