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9-07

12

实验室在MAX相涂层可控制备与锆合金氧化防护方面取得进展

MAX相是一类分子式为Mn+1AXn的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层状高性能陶瓷材料。其中,M代表前过渡金属,典型如Cr、Ti、V等;A代表IIIA或IV主族元素,如Al、Si等;X代表C或N。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德雷塞尔大学M.W. Barsoum教授为该类材料命名以来,已有70余种MAX相材料被相继发现。MAX相材料兼具金属和陶瓷的诸多优异特性,如高温抗氧化、高导电导热、优异抗辐照等,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严苛蒸气环境下的金属表面防护理想的涂层材料之一。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碳基薄膜技术团队聚焦于211系Al基MAX相涂层材料体系,在涂...

2019-07

10

实验室在二维防护薄膜阻隔机理及微区表界面损伤行为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二维纳米薄膜材料(如石墨烯、六方氮化硼、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等)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近年来成为各学科领域最有研究内涵和活力的热点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化学惰性以及优异的阻隔性,被认为是已知最薄的防护材料。其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的二维纳米薄膜可直接用于金属的腐蚀防护,逐渐成为制备二维纳米防护薄膜最主要的方法。但二维纳米薄膜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空位、晶界等结构缺陷,以及高导电石墨烯诱发的腐蚀促进行为等,这都限制了二维纳米薄膜在防护领域的可靠应用。

2019-07

05

实验室在揭示新型DNA缓蚀分子作用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金属材料的有效腐蚀防护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而缓蚀剂技术由于具备优异的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防腐蚀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有机缓蚀剂主要通过分子结构中的杂原子、p键或极性基团作为活性吸附中心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而有机分子与金属之间化学键的强度直接决定了该保护膜的质量和最终的缓蚀性能。因此,一般认为具有更多的活性吸附中心的缓蚀分子会与金属之间形成更强的螯合作用,进而可在金属表面生成更稳定的吸附膜。但缓蚀剂的分子结构与腐蚀抑制性能之间具体的构效关系如何,目前依然是缓蚀剂领域亟...

2019-06

28

实验室在短切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导热性能方面取得进展

2019-06

19

实验室在推进石墨烯超级防腐涂层领域取得进展